2025-08-20 03:29
2019年的8月18日,冰岛首次因为气候变化而失去冰川,人类举行了首个冰川葬礼,现场挂起一块纪念铭牌上“给未来的一封信”,旨在提高人们对冰川消亡和气候变化影响的认识;2025年被联合国定为“国际冰川保护年”,旨在提升全球对冰川重要性的认知,并呼吁各界关注其加速消融带来的深远影响。
冰川,是气候变化的记录器和预警器。我国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冰川最发育的国家,其中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第三极是除南北两极之外最重要的冰川富集地区。
根据最新版《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显示,2010年左右,中国总计有冰川53778条,总面积48063.6平方公里。几十年间,我国冰川整体萎缩了12442.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0.6%,其中,约有8310条冰川完全消失。冰川面积萎缩幅度最大的是西藏自治区,冰川面积整体减少了7680.7平方公里,整体萎缩幅度达到27.7%。云南省则是冰川萎缩速率最快的省份,其冰川总面积减少了28.2%。
大型冰川的退缩是全国冰川面积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8310条消失的冰川以小型冰斗冰川和悬冰川为主。小型冰斗冰川大多只有一个分支,多坐落于小山谷中,形状类似簸箕。悬冰川贴于陡峭山坡之上,因为其冰舌较短,厚度较薄,只有几米到几十米不等,更容易受到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
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使全球气温升高是冰川消融的主要原因。气温升高导致冰面消融加剧和积累量减少,同时引起冰温升高,冰裂隙增加,冰川破碎化加重,消融面增大等。冰川退缩也导致其“分解”,比如,喀喇昆仑山的音苏盖提冰川,到2010年已经分解成5条冰川。这也是在《第二次冰川编目》中,虽然冰川总体面积减少,冰川条数反而增多的原因。在冰川区降水的形式一般为固态,即降雪,但随着气温升高,在低海拔地区,冰川区降水中的降雨比例有所增加。降雨释放的潜热,也加速了冰川消融。
除此之外,黑碳气溶胶等工业污染沉降在冰川表面,造成冰川反照率降低,更容易吸收太阳辐射,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冰川消融。而冰川的消融会使黑碳在冰川表面富集,吸收更多热量。
研究发现,生物体燃烧产生的气溶胶(比如炭黑)可以随风扩散到安第斯山脉热带冰川,沉降在雪中;由于被炭黑或粉尘覆盖的积雪反射的光减少(返照率下降),冰川融化可能因此加剧。
冰川面积缩小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冰量的变化反映了冰川水资源的损失。冰川是一座“固体水库”,对河川径流起着重要的补充和调节作用。中国的冰冻圈是中国及周边国家重要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更是“一带一路”干旱内陆河流域的水塔,滋养着流域中的众多人口。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冻圈快速变化对中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的水文过程与水资源具有较大的影响。
过去几十年来,冰冻圈的快速变化导致流域径流的改变,冰川融水量“先增后减”的拐点已经或即将出现。到20世纪末,中国冰川融水将明显减少,其中祁连山区减少80%以上,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地区约减少50%~90%,天山地区约减少30%~50%。
大多数冰川消失以江南JN体育后,一旦降水量减少、气候变干,西北干旱区将会出现区域性的长期水危机。因此,将排放控制在中等排放情景内,全球气温控制在2℃温升以内,是保障西北干旱区河川径流稳定的关键。
2016和2018年,我国西藏地区共发生了多起冰崩事件,敲响了应对冰川消融的白色警钟。中国冰川分布广泛,冰川类型与性质各不相同。2016年发生冰崩的阿汝冰川属于极大陆型冰川,而2018年发生冰崩的藏东南地区冰川属于海洋型冰川。这两种类型不同的冰川都发生了冰崩事件,很可能说明目前青藏高原的冰川整体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而冰川灾害发生的范围正在逐渐扩大。
冰川在重力作用下失去稳定性是导致冰崩的直接原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气候变暖改变了冰川几何形态、物理性质、热力学结构和液态水含量,从而在整体上增加了冰川的不稳定性。冰川一直处于变化中,之所以现在更受关注,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加速了冰川的变化,并使得冰川灾害增加。除了冰崩,冰川灾害还包括冰川跃动、冰川泥石流、冰湖溃决洪水等。灾害往往不是单纯地发生,它容易诱发多种次生灾害,形成灾害链,从而延长灾害时间和放大灾害的后果。
全球持续变暖使得2019年冰岛失去了奥克冰川,“葬礼”现场那封“写给未来的信”字里行间都在提醒着人们:
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或减缓气候变化,可能最多200年,地球上最后一块冰川也将遵循同样的灭亡路径,一点点消融殆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环评去哪儿了?江苏常州这个35亿大项目,暗藏着怎样的线岁老将状态神勇,成中国女单制胜法宝?
续面事件老板发声道歉:没控制好情绪,将继续无限续面;因其戏称顾客为“七匹狼”,网友涌入品牌直播间刷屏
代码暗示苹果正为 Apple Watch 测试 Touch ID 指纹识别
三星Galaxy Tab S10 Lite平板曝光:10.9 英寸屏幕,支持S Pen
小米推出 5000mAh 22.5W 自带线超薄充电宝新品:众筹价 139 元
Copyright © 2022-2028 江南JNSport体育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备案号:湖ICP备43150221号